現代觀-總論 點我看影片 →

本集段落:
一.「法華七喻」的地位
二.「法華七喻」說什麼
三.「法華七喻」的共通性

《法華經》希望上中下不同根機的人都能理解,所以運用很多譬喻,其中有名的就是七個譬喻。看起來雖然是《法華經》的故事,但是無論在任何時代,其實都可以去善用其中的精神。

現代觀-火宅喻 點我看影片 →

本集段落:
一.「火宅喻」在說什麼
二.「火宅喻」對照現代世界
三.「火宅喻」要我們學什麼
四.「火宅喻」的重要性

覺悟到世間的痛苦,是促使多數人走向修行的動機,也是令諸佛菩薩不斷倒駕慈航的原因。當佛陀要說明自己四十二年來隱藏本懷、說方便法的原委時,首先就要解釋這個「世間無常、國土危脆」的概念,這就是「法華七喻」的第一個譬喻「火宅喻」的由來。

「火宅喻」又名「火宅三車喻」,描述一位長者為救大火朽宅中的稚子,以三車為誘,引子出離,最後平等給予大車。

現代觀-窮子喻 點我看影片 →

本集段落:
一.「窮子喻」在說什麼
二.「窮子喻」的提醒
三. 現代窮子的翻轉人生
四. 歸如來家 寶藏自來

窮子喻是在《法華經》第四品〈信解品〉中,須菩提、大迦葉等四位中根弟子,了解其實自己也有機會受記成佛,就提出「窮子喻」作為對佛陀的回應,懺悔:佛就像大富長者,自己好像從小失散在外的孩子,不知道父親原來那麼富有,也早已忘記家和父親的模樣。偶然間流浪靠近家門時,父親遠遠認出來,本來要直接帶孩子回家,孩子卻害怕逃走了,因此父親就用他的智慧和慈悲,先讓孩子去除糞,然後再交給他管倉庫,慢慢養成自信,最後終於在大眾面前公開說這就是親生兒子。所以佛弟子透過這個譬喻,等於是在讚歎,也在感謝佛陀,教導他們成佛是可能的。

現代觀-藥草喻 點我看影片 →

本集段落:
一. 「藥草喻」在講什麼
二. 從「藥草喻」看現代世界
三. 來自「藥草喻」的叮嚀

法華七喻的第三個譬喻--〈藥草喻〉,談到佛陀說法就像佛光普照大地、法水滋潤蒼生一般,如同滂沱大雨下在這個大地上,一視同仁的照顧到所有眾生。但花草樹木的大小不同,接受的雨量就會不同,而這也是在談會三歸一:我們的心量本來小,擴展到中的心量、再到大的心量,才可能成佛。

佛陀只有一個心願,就是希望人人都能夠成佛,不論根機是小根小智或是大根大智,佛陀都期待他能體會真如本性,希望人人前後布善種子,前後成為大樹菩提林,這是佛陀的心願!所以不斷等待,用很長久的時間方便教育,觀機逗教,四十多年的引導,讓小根機的人體會、了解,這是佛陀教育的次序。

現代觀-化城喻 點我看影片 →

本集段落:
一. 「化城喻」在講什麼
二. 慈濟世界的「化城喻」
三. 化城之喻的惕勵

法華七喻的第四個譬喻—「化城喻」,就在第七品〈化城喻品〉的後半段。這一品是佛陀為大眾講述過去最初的結緣,遠在塵點劫前的大通智勝佛與十六王子那時,人人都聽聞了《法華經》,卻已忘懷,如今在釋迦牟尼佛座下,重新薰習,將狹小的心量擴大到步入大乘佛道。接著佛陀舉出「化城之喻」,進一步說明這個道理:譬如有一群人要去尋寶,途中經過很多危險困難,大家又怕又累,很想放棄,領隊的導師覺得,這樣打退堂鼓太可惜,於是就變化出一座城池,讓眾人入內休息,等到人人恢復精神,才宣布大家應該重新上路。

每當提到化城之喻, 上人表達自己的志願,都是要「直奔」,從來不要中途休息的海市蜃樓。也是在這樣強大的心力下,1966年當上人創辦慈濟,正式立案的時候,寫下的工作目標已經完整包含四大志業,並且在後來的五十多年之中,持續不斷落實與推動,直至今日,仍方興未艾。

現代觀-衣珠喻 點我看影片 →

本集段落:
一. 「衣珠喻」在講什麼
二. 「衣珠喻」在當今時代
三. 慈濟世界的「衣珠喻」

「衣珠喻」,又稱為「繫珠喻」,或稱「寶珠喻」,是在《妙法蓮華經》第八品--〈五百弟子授記品〉之中,佛陀為富樓那與五百阿羅漢授記之後,弟子們為表達領解與慚愧之意,所共同舉出來的譬喻。在這個譬喻裡,弟子們自比為窮困潦倒之人,將佛陀比擬為富貴的親友,而人人都能成佛的妙法,則是繫在衣內、價值連城的寶珠。佛法的開示悟入就在指出,其實每個人都有佛性、有覺悟的可能,也都應該發願成佛,所以只要想到自己身懷這樣的寶藏,其實也讓人對於學佛、成佛都更具信心。

現代觀-髻珠喻 點我看影片 →

本集段落:
一. 「髻珠喻」的內容為何
二. 「髻珠喻」在現代世界

「髻珠喻」,是法華七喻之中的第六個譬喻。在《法華經》第十四品〈安樂行品〉,當佛陀因文殊師利菩薩所請,叮囑後世身處濁惡之中的菩薩,若要能夠輕安自在的弘揚、宣說、持此無上妙法,應以什麼樣的心態和舉止去面對眾生,何者當行、何者當止。接著,世尊就舉出「髻珠喻」,來說明這部《法華經》的珍貴與重要。

譬喻中提及轉輪聖王對於臣子兵將征討有功的賞賜,多半是金銀珠寶等一般的寶藏,但是唯獨頭頂上髮髻之中,最最珍貴的一顆寶珠不會輕易展示和給予,要等到群臣立下最後最大的戰功,才會作為最高的賞賜。這個譬喻指出,佛陀不輕易把眾生都可以成佛的這件事告訴這些修行者,因為知道他們一開始就會害怕佛道長遠,反而容易生起退心,障礙了他們的進程;甚至也考慮如果太輕易就拿到,人們就不會去珍惜。

現代觀-醫子喻 點我看影片 →

本集段落:
一. 「醫子喻」在講什麼
二. 從「醫子喻」中學習

「醫子喻」是在《法華經》的「本門」,也就是第十六品〈如來壽量品〉。佛陀為說明自己早已成佛久遠,此生示現八十歲入滅是為了度化眾生的方便,所以舉出「醫子喻」來讓弟子了解,自己就像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父親,面對中毒卻不肯服藥的孩子們,只好遠行後請人回來告訴孩子自己已死,讓孩子們因為震驚悲痛而願意服藥,等到孩子痊癒之後,再回到家來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的用心。

因此,死亡是一帖藥,可作為一個藥引,促使人們開始願意聽聞佛法、服用法藥,珍惜佛陀留下來的珍貴教導。假如覺得佛陀永遠都在,那麼對於他所說的法就不會覺得很可貴,總會放著等到覺得好像有時間了再來接受。就像我們假如覺得父母永遠會在,覺得好像 孝順是明天再說、以後再說,但是父母不在的時候,就會覺得:啊!來不及了!所以這是「醫子喻」所要傳達的教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