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愛電視
~
新聞
節目
最新消息

再見吧山葵

很多人都聽過,阿里山的姑娘,美如水,阿里山的少年,壯如山。這座山脈風景優美,是著名的觀光景點,但地形陡峭,加上多處地質屬於脆弱的沉積岩,終年崩塌不斷。不過,阿里山區因為終年氣溫低於23度,溼度80%,森林茂密遮蔭能力強,陽光也很充足,加上水質又好等等特殊風土,成為台灣山葵,也就是哇沙比的唯一產區。

台灣山葵好味道 如何延續臨兩難

經濟的發展和環保往往都是面臨兩難。 阿里山是著名的觀光景點,它的氣溫濕度以及水質環境適合種植山葵,也成了台灣哇沙比的唯一產區。但是山葵的吸水效率只有一般林地的三分之一,容易崩塌。實際踏查才發現對環保影響之大。 有些地方,本身就充滿故事,像是台灣的阿里山。 阿里山小火車,千年的紅檜神木,都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美麗風景; 但這裡其實也是台灣的山葵,就是哇沙比的唯一產地。 2017年10月,我們跟著環保團體的腳步、爬進台十八線,也就是阿里山公路旁,一條隱蔽又***濕(溼)***滑的小路,實地踏查山葵田的現況。 走進林務局轄下的國有林地,頭上有濃密的樹冠擋住陽光,特別陰涼,而腳下,則是長期踩踏出來的,小小山徑。 阿里山曾經檜木成林,但歷經百年伐木,現在這塊國有林地,都是後來人為改種的柳杉。 換個角度,從空中往下俯瞰,可以看得更清楚,一整片茂密的森林中,有一塊塊綠色的凹處。這些凹處並不是天然形成,而是人為造作的結果。 順著山勢高低落差,用木頭、泥土跟石塊,堆起來的駁坎。 四處都是用完的肥料袋,還有農藥的空瓶,農業設施相當簡陋。 長年以經濟導向的經營墾植,周邊的生態,無可避免地受到干擾。 根據研究,山葵的吸水效率,只有一般林地的三分之一,特別容易崩塌;而實地踏查之後我們才知道,影響有多大。 鏡頭下,記錄了山葵園中的奇特地形,高低落差,在5到20公分間的,小小土錐,這就是土壤被雨水沖刷的結果。 國有林地被違法占用,柳杉被剃頭,水土保持出問題,林務單位不是沒看到。 每一個種了山葵的區塊,都訂了一塊告示牌,所有的資訊,揭示得清清楚楚。 2017年底,是執行收回山葵園的關鍵時刻。 請造字 根據林務單位提供的圖資,這些紅色線條框起的範圍,全部都是山葵田,距離阿里山森林遊樂中心,車程只有短短的一分鐘。 為了運送方便,這些山葵田多半都在公路旁邊,而且會以警示牌擋住入口,是葵農常用的手法。 在明天的報導中,我們將深入這塊林地,看看林務局如何落實回收政策,在執行的過程中,又碰到了什麼樣的困難。 文字撰稿:熊其娟 攝影剪輯:李俊葳

「哇沙米」山葵園走入歷史

阿里山是台灣山葵的唯一產區,也是部分農民的經濟命脈,但是卻有破壞水土保持的疑慮,尤其過去半個世紀,沿著長109.3公里台十八線,也就是阿里山公路蜿蜒而上,原來到處都是山葵園,現在都將走入歷史。 為了運送方便,阿里山的山葵,多半就種在公路旁邊,而擋住小路的警示牌,就是入口。 僅剩的20多公頃山葵園,幾乎都集中在這一區。 雖然山葵的外表不起眼,但重點就在底下的根莖。 這小小的一根,批發價至少一兩百塊,抵得上兩個便當,即使要稱為綠金,也不誇張。 阿里山山脈全程約250公里,範圍從南投,嘉義,一直延伸到高雄境內,過去興盛的山葵經濟,隱身在這些茂密的國有林地中,不斷蔓延。 現在要全面回收,對當地販售特產的商家,以及葵農來說,已經無可避免地造成衝擊。 20年前,在山葵禁令落實之前,幾乎大家都在種。山葵的極盛時期,每公頃年產值上看120萬,大多都是外銷日本,賺取外匯。 山葵園在1976年首度測量,面積只有17.61公頃,當時政府就指示,這些濫植山葵應該收回,也就是沒收,但卻遲遲沒有落實,1983年,阿里山公路通車,因為運輸方便反而助長交易,在1986年再度測量,種植面積超過73公頃,十年內暴增四倍,之後更逐年增加,1989年統計約有80公頃,促使嘉義林管處訂定辦法,要求葵農不能新植,否則就要移送法辦;但在1992年統計又暴增三倍,達到近270公頃的歷史高峰,迫使林務局訂下更嚴格的法規,跟葵農切結,不能修剪林區樹木的枝幹、擴墾或是繼承,並且訂定分期剷除的方式,讓農民有緩衝空間。但這類不當的森林開發,就是以透支下一代的環境,才能支撐。 2009年,八八風災帶來豪雨,重創阿里山區,上方設置了大型停車場,同時遍植山葵的二萬坪,出現大面積的崩塌走山,環保團體大聲疾呼,要把國土保育擺在第一位,林務局順勢主導,全面回收山葵田。 山很大,山葵或許只是小問題,但卻是國有林地違法占用的濫觴,現實的縮影,背後糾結著既得利益,多頭馬車的管理,各方介入的勢力,而最大的問題,還是巡山人力不足,執行困難。 2018年,當山葵走入歷史,林務管理的問題少了一個,台灣的山林,也要面臨新一波典範轉移。 小小的樹苗,承載著復育的夢想。 這塊山葵田,在廢棄八個月,生態緩步恢復,林相慢慢更迭,相較我們看到之前單一、沒有變化的一 大片山葵,顯得更加立體而深邃。只是兩旁的大樹,還牢牢的拴著鋼索,生鏽的流籠、灌溉用的水管,還有各種農業廢棄物跟垃圾,有待清理,至於被剃頭的柳杉,被砍掉的大樹,不知道還要多久,才能夠長得回來。 政策改變,還會對其他那些產業帶來衝擊,大家又要如何應變,設法找出解決之道,我們也會在明天的報導中,繼續深入探討。 文字撰稿:熊其娟 攝影剪輯:李俊葳 吳帛勳

尋找台灣山葵的出路

阿里山的山葵經濟,國有林地的環境保育、在拉扯半個世紀後,走進歷史。從今年起,阿里山國有林地內的山葵,將全部被當成廢棄物處理。這樣的政策勢必帶來衝擊,但不得不做,雖然對相關產業可能造成衝擊,但大家都在尋找可能的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