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愛電視
~
新聞
節目
最新消息
全台第一位眼盲精神科醫師蘇建銘、胸腔內科祖師爺楊思標、中醫眼針推手丘應生,三個良醫,看見他們的生命風華。

黑暗中的鬥士!眼盲醫師蘇建銘

2018-06-11 19:13:36

專題報導,帶您認識這位醫師"蘇建銘"。他是全台灣第一位眼盲醫師。27歲時,也是蘇醫師考取醫師資格的那一年,一場車禍讓他失去視力,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醫師夢,順利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。在黑暗中,他幫助病友打開心房,重新回到光明。 他是蘇建銘,全台灣第一位眼盲醫師。 眼睛看不到卻可以當精神科醫生,蘇建銘在自己的黑暗中照亮別人的心。 病友 寶寶:「他給我不同的思路,這些想法讓我覺得心裡變得比較強壯。」 視障醫師 蘇建銘:「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優勢的情況是,病人可能他們的那個利他心會被啟發,有時候我進去他們都會,搶著當我眼睛吧。」 這一切都要回到二十幾年前,豔陽高照的那一天。 視障醫師 蘇建銘:「我經過一個十字路口,前面有人在施工我不知道,一過去突然間眼睛就暗了,這個時候才聽到旁邊有人說糟糕糟糕,後來才知道怎麼回事,是因為那時候我經過的那個車子是堆高機,它加了鋼板,我們可能看過去是一直線,所以剛好我整個經過,就插進來,瞬間就整個眼球就破掉了。」 當時,蘇建銘才27歲,高雄醫學院畢業的他已經考取醫師執照,有穩定交往的女朋友,再四個月就要退伍了。 蘇太太 曾美雲:「那時候其實我在台北榮總工作,那我就跟我護理長請假,剛好前一天晚上我們有同學會,我同學就陪我下去,她怕我,不知道會如何。」 車禍傷到了脆弱的視網膜,視力再也回不來。原本最被父母看好的孩子,有著光明的前程,人生卻從雲端跌到谷底。 蘇建銘母親 陳素靜:「他真的是讀得很好,真的,都不用我們操煩啦,也想不到他會這樣,變這樣,眼睛看不見了,我一想到他,我就會流眼淚。」 失明,將他帶往心靈探索之路。 蘇太太 曾美雲:「那時候其實大部分的時間,都是到全省各地去心靈的探索 ,我覺得自己內心有一個責任,他想去哪邊,那我就覺得,我就去完成。」 蘇建銘很快接受了失明的事實,並且積極安排接下來的人生規畫。 視障醫師 蘇建銘:「我們原來建築的一個快樂城堡,會因為像地震一樣重新崩塌,重新再開始,接下來我生命要怎麼過,我要給我生命什麼樣的意義跟價值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」 蘇建銘妹妹 蘇瑋琳:「我覺得他最了不起的一點是因為,我覺得他沒有給我們二次傷害,我們最擔心的事情,他從此站不起來了,這是我們更擔心的事情,這是我說的二次傷害。」 蘇建銘不但很快重建了黑暗中的全新人生,還完成了特殊教育的碩士學位,並且透過訴願,爭取保留當醫生的資格,順利進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擔任精神科醫師,執業至今。 儘管有時候會在醫院被誤認為乞討者,或是穿了醫生袍的詐騙集團,這些都不影響他透過專業幫助心靈受苦的人。 病友 寶寶:「某種程度來講我也滿自卑的,他看不到,反而可以讓我,就是可以卸下我的心防。」 雙眼看不到,同樣可以透過敏銳的聽覺、專注的傾聽,察覺患者的內心世界。 視障醫師 蘇建銘:「那個時間上是,什麼時候睡眠又比較好。」 病友 卓慧琳:「他雖然眼睛看不到,可是心的那個眼睛,看得比我們明眼人還清楚,就是我卡住的東西,他可以一句話就把那個東西總結出來,就覺得說,喔,原來這件事情可以這樣想。」 七年前,蘇建銘和長期陪伴他走過一路跌宕的大學學妹共結連理,五年前,他們歡喜迎接女兒的到來。 女兒成為他的另一雙眼,陪伴他走入人群,幫助其他的視障者尋找自己的心靈城堡。 視障醫師 蘇建銘:「我們的身形面向佛像,讓我們的心轉向佛菩薩的慈悲跟智慧。」 盲人讀書會學員 陳淑瑛:「他說,其實妳有沒有想過,妳的城堡是建築在沙灘上,那這句話給我很大的震撼,他就說,你要不要來參加讀書會,妳多讀一點心靈方面的書,所以我就會一直朝這個,這個方向想要去搜尋,希望也能夠找到他所找到的。」 蘇建銘妹妹 蘇瑋琳:「我覺得他有一個特質,是我很佩服的地方,他想做的事情,即使眼前有非常大的困難,他還是會一一去克服。」 眼盲心不盲,蘇建銘不但點亮了自己的黑暗世界,也照亮了這個世界的黑暗角落。 許斐莉 余國維 採訪報導

中醫眼內針灸 丘醫師膽大心細

2018-06-12 23:07:49

什麼樣的醫師,可稱為良醫,中國醫藥學院第一屆中醫科狀元「丘應生」醫師說「真正的良醫不能講賺錢」,因此,他鑽研眼內針灸這樣的技術時,結合了西醫外科的背景,研發出特殊的針來針灸眼睛,也立志傳承獨門功夫。他在中醫界的付出,早已讓他獲得了中國針灸醫學會頒發的優良醫師獎章。 九年前,才25歲的張小姐視力開始不明原因惡化,後來才發現有可能是用眼過度造成的青光眼。七年前轉而尋求中醫協助。 病患 張小姐:「針灸之後 ,其實就是比較快速惡化的那隻眼睛,就是有改善 明顯改善。」 丘應生,許多病患都叫他爺爺,因為,民國35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經72歲了。 病患 張小姐:「多虧爺爺幫忙這樣子,因為他很親切,如果你沮喪的時候,其實他可以穩定情緒,其實我覺得是滿重要的。」 診所裡的針灸病床,光是一個上午就會排過三輪,幾乎都是受眼疾所苦的人,到處打聽之後,跑來找老中醫。 一直到現在,他每個月都還會到高雄一次,因為,義守大學醫院裡有許多老病患在等他。 義大醫院中醫部部長 蔡金川:「很多南部鄉親都在問,有沒有辦法可以延聘丘老師,剛好丘老師發心有個心願,這個醫術能夠傳承,這邊的民眾更是感謝啦。」 病患 陳冠橞:「從七歲開始到現在大概十年, 一開始只有0.5 ,只剩下0.5 ,因為眼睛情況有點特殊,到之後可以到1.0 到1.2那裡,我就覺得很感謝他,因為要不是他, 我的眼睛沒有辦法用到現在。」 丘應生,中國醫藥學院第一屆中醫招考的狀元。當時的中醫學生也要學西醫,丘應生畢業後選擇當西醫,進入新竹宏恩醫院擔任外科醫師長達十年,因為無法忘情中醫,後來轉到中國醫藥學院和台北長庚中醫部懸壺濟世,以針灸眼睛打出名號。 丘應生發現,眼睛不好的人通常有鼻子過敏的問題,但是來找他的,多數還都是以最難治療的視網膜病變和視神經萎縮的病患為主。面對棘手的治療,他一再研究,終於大膽嘗試用針灸刺激眼底的視神經。關鍵就在兩個主要穴位:睛明穴和球後穴。 中醫師 丘應生:「這個圖是很清楚的看到這個,這叫視神經孔,兩根針尖就正好在這旁邊 有沒有 這是標準圖。」 從睛明穴和球後穴扎進去的針,順著眼球的角度轉彎,最後都可以抵達眼球最後方的視神經孔,刺激視神經細胞。 但是,這種侵入式的治療方式,在傳統中醫學當中並不被建議,因為如果下針的角度不對,或是用錯了針,就會造成眼睛出血。在顧慮醫療糾紛的情況下,中醫的眼科針灸發展就變得保守。 中醫師 丘應生:「以前的書是禁針啦,禁針是因為令人眼睛黑,黑就是出血的意思,所以以前的醫師都不敢針,那我就是把原因找出來,然後把它解決掉 就不會出血了。」 研究的關鍵在於下針的角度和針的種類。一般針灸使用的針,針頭較尖,丘應生從外科手術縫內臟的圓頭針尋找靈感,改製成圓頭軟針。這個技術,他沒有申請專利,無償提供給廠商製造。 中醫師 丘應生:「這工研院幫我照的,這是一百倍的 顯微鏡下面 正常的針,我把針磨圓了 這個針變圓的,連旁邊的弧度也圓 ,所以這樣出血機率不到1%,出血機率很小很小了,這樣大家更能夠接受了。」 除了早年在中國醫藥大學授課之外,義守大學成立中醫部後,也邀請他前往授課,傳承醫術。 場場爆滿的課堂上,學生們都想來學老中醫畢生的經驗。從西醫的解剖學認識眼睛的結構,原來,下針不能直下,53度才不會傷到眼睛。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學生 陳淑惠:「誰會想到說,你如果中醫沒有學西醫,誰會去想到說是53度。」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學生 陳淑惠:「他所謂的醫德是在他每一個細節,我們磨過這個針了,你就是怕差那個一點點你就會傷到病人,所謂的醫德,是在於時時刻刻預防著未來,甚至是很嚴謹地做到,現在是做到最好。」 臨床的實做示範,學生們更是聚精會神,抓緊機會學習獨門功夫。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學生 李侑修:「丘醫師大家所知道就是他眼針很厲害,我今天也是第一次接受眼針的療程,當眼針進去時就是覺得整個過程滿平順的,針刺到我們的穴位的時候,好像有痠痠脹脹,有放鬆的感覺,我覺得這是他的技術滿神奇的地方,很難得的學習機會。」 許斐莉 余國維 採訪報導

良醫楊思標 年歲近百老驥伏櫪

2018-06-13 19:30:41

今年98歲的楊思標醫師曾經是台大醫院院長,以及慈濟護專第一任校長。他在醫學上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,是他判讀胸腔X光片的功力,他可以單就X片判讀出身體其他部位的問題。除此之外,他也堅持用最簡單的資源為病患謀取最大的福利,換句話說,不是開最貴的藥、用最貴的器材檢驗才是最好的。道德良心與精湛醫術,讓這位將近百歲的名醫成為許多後輩醫者與病患心中的良醫典範。 台大醫院研究室裡,高齡98歲的台大醫院前院長──楊思標教授正在研究病例。 楊思標醫師長子 楊錫釗:「(醫院)寄過來以後,我就把這個case從印表機印出來,給那個楊教授。」 這些蒐集來的特殊病例,在經過整理與編纂之後,都會成為胸腔科醫生養成過程中珍貴的教學片。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,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台灣百年醫學史。 出生在肺結核病大流行的1920年代,楊思標也曾經在大學時染上肺結核,此後便致力於胸腔疾病的研究。他創下許多台灣的第一紀錄,他是台灣光復後,下鄉調查金瓜石礦工染上塵肺病的第一代醫師;台灣第一個肺癌病患,由他在1957年檢查出來。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建院之初,他不但參與籌畫,更率先帶領學生一起投入後山的醫療服務。1989年,楊思標從台大醫院榮退,扛起慈濟護專創校校長的重任。 楊思標傳記作者 楊金燕:「我覺得在跟他訪談的過程中,其實他有一點是我還滿敬佩的就是,好像是這種老一輩醫師的誠懇跟不浮誇,因為我從很多的資料裡面,我查到他有他的豐功偉業,包含他其實從台大退休之後,他長年在花蓮奉獻,然後他的第一個反應都是說,這沒什麼,而且這功勞最大的不是我。」 實事求是的個性,讓楊思標就連退休後也不想享受清福,反而是堅持每個禮拜都要去花蓮慈濟醫院一次,教學生如何判讀胸腔X光片。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李仁智:「我們通常稱他祖師爺,他可以說是國內胸腔界裡面第一位,我們台灣的胸腔學會等於是他創辦的,所以他是,等於是我們的祖師爺。」 祖師爺堅持要把一身的好功夫傳承給年輕醫師,因為就算已經有先進的數位化電腦斷層可以掃描胸腔,X光片還是很重要。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李仁智:「X光片判讀主要是,它非常便宜,它可以提供很多訊息,很多的檢查可以讓我們看到肺部、心臟、全身骨頭的情況,所以它是一個又便宜,又能夠提供很多資訊的檢查。」 胸腔檢查目前常見的有兩種:胸部電腦斷層,以及一般人俗稱「照電光」的胸部X光片。兩者各有優缺點:X光片是正面、側面各照一張,是平面的呈現,可以照到胸腔的七成,在判讀上非常需要醫師的經驗和功力;而胸部電腦斷層則可以連續拍攝多達兩百張細節,完整呈現立體效果,診斷力也較強。只是,兩者的費用卻差了十倍以上,而且電腦斷層的輻射量也較高。雖然兩者輔助起來最完美,但是在資源有限的偏鄉,胸部X光片往往是最基本的檢查。 慈大醫學系學生 郭恆安:「可能有時候,我們就只會把目光集中在他生病的那一塊的病灶上面,楊教授就會從他病人整個肺的健康狀況來開始看,可能之前有生過什麼病也會注意到,然後再跟我們講,這就更全面。」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任 林智斌:「其實對每一個新的學生,臨床來第一次看X光的話,對他們來說其實這都非常非常重要,是一步一步地來看片子。」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任 林智斌:「把細節找出來,之後來做一些鑑別診斷,再來確定他是不是我們想的疾病,所以他真的是腳踏實地來,帶我們來看。」 慈大醫學系學生 蔡瀚嶙:「他經歷過的比我們經歷過的更多,所以我覺得經驗,是一個很重要的傳承。」 慈大醫學系學生 黃瑞霖:「他把醫學當做一個責任,而不是一個工作而已,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這個精神吧。」 從不自詡為名醫的楊思標,認為真善美儉才是良醫的必要條件。 楊思標傳記作者 楊金燕:「所謂儉的那個部分他是覺得說,不要過度地去浪費醫療資源,對楊教授來講,它這個病,只要正面一張X光、側面一張X光,馬上可以判定病因了,你為什麼要去浪費那個資源去拍攝那個CT(電腦斷層)。」 最先進的時代反而最需要最踏實的基本功,或許這是楊思標以身教傳承給後輩醫者,良醫養成之路最珍貴的一堂課。 許斐莉 採訪撰文